鼻息肉是水肿的鼻粘膜突入鼻腔而形成的赘生物,好发于筛窦、上颌窦、中鼻甲游离缘、中鼻道内的钩突、筛泡、半月裂等处。发病率占总人口1%~4%,可单发或多发。鼻息肉复发倾向强,术后复发率可达15%~40%。鼻腔、鼻窦黏膜极度水肿肥厚而形成的肿物。
病理: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,嗜酸细胞为主,可见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,并可见浆细胞、肥大细胞。无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,血管通透性增高。这种病理变化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。
临床表现
常见症状:
?渐进性持续性鼻塞,单或双侧,
?嗅觉减退,
?多涕
?头痛
?闭塞性鼻音、睡眠时打鼾.
?“蛙鼻”
?耳鸣、听力下降
体征
鼻腔内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、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新生物(小者须收缩下鼻甲后方能发现),状如新鲜荔枝肉,触之柔软,不易出血,可移动,无触痛。中鼻甲息肉样变者与中鼻甲不可分离,略硬,色稍红。
专业检查
诊断鼻息肉需要至专业的医院、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检查明确,具体需要做的检查如下:
1)鼻内镜检查:通过鼻内镜可仔细检查鼻腔粘膜情况、有无鼻息肉、有无鼻道积脓、有无其他新生物等情况。
2)鼻窦CT诊断:鼻窦CT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,有助于明确局部骨质变化情况,有助于与鼻腔肿瘤相鉴别。CT由于其较高的分辨率,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,是目前诊断慢性鼻窦炎的良好手段。
3)鼻窦MRI:MRI对鼻窦内软组织和液体有较好的区分度,有助于鼻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,对术前制定完备的手术方案有益。
鉴别诊断
其他疾病可以模仿鼻息肉的外观,如果在检查中看到肿块,应该考虑。实例包括脑膨出,神经胶质瘤,倒置乳头状瘤和癌症。建议对单侧鼻息肉进行早期活检,以排除更严重的疾病,如癌症,乳头状瘤或真菌性鼻窦炎。
治疗
糖皮质激素疗法
1、初发息肉较小或鼻甲息肉样变较轻者:口服强的松30mg/日、共7天,然后用鼻可灵鼻腔喷雾,每次50~100ug,每日3~4次,可阻止息肉生长甚消失,控制复发。
2、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:口服强的松30~60mg/日,连服2周。
3、术后:鼻腔喷入,每日两次,连用1~2月。
手术:鼻内镜微创手术
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、息肉摘除术,主要适用于筛窦粘膜已为息肉组织所代替,有多次鼻息肉切除史者。术中充分开放筛窦,将窦内息肉完全摘除。
手术优势:①全程内窥镜监测下手术,精准定位病灶;②微创安全,不损伤周边正常组织;③手术时间短,大大缩短了康复周期;④完全摘除息肉,疏通鼻腔,顺畅呼吸。
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需要手术治疗:
1)鼻腔存在影响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,从而各个鼻窦无法得以充分引流。
2)存在影响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,例如:合并鼻中隔偏曲、下鼻甲肥大等。
3)经药物保守治疗,症状改善不满意。
4)合并出现颅内、眶内并发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