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息肉(nasalpolyps):是水肿的鼻粘膜突入鼻腔而形成的赘生物,好发于筛窦、上颌窦、中鼻甲游离缘、中鼻道内的钩突、筛泡、半月裂等处。发病率占总人口1%~4%,可单发或多发。鼻息肉复发倾向强,术后复发率可达15%~40%。鼻腔、鼻窦黏膜极度水肿肥厚而形成的肿物。
病因
1、中鼻道微环境学说中鼻道微环境隙狭窄,凸凹不平,吸入气流在此易形成流;纤毛功能减弱、纤毛活动障碍;中鼻道黏膜血流较鼻内其他部位明显减少。中鼻道天然防御功能减弱,局部易受有害因子损伤,为鼻息肉的形成创造了条件。2、鼻变态反应鼻息肉组织可查到较多肥大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和IqE生成细胞,且其液体内gE水平増高,提示局部变应性有一定作用。3、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近90%的鼻息肉组织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,提示鼻息肉与该细胞增多有密切关系。4、细菌超抗原学说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鼻腔常见共生菌之一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可直接激活中鼻道鼻黏膜内的大量Th2细胞、B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,使其合成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,加重中鼻道内的局部炎症反应,促使息肉形成。5、遗传学因素鼻息肉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,一些报道提示可能有遗传性因素的潜在影响。鼻息肉通常具有家族性,提示鼻息肉的发病存在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作用。
鼻息肉有哪些症状?
当一个人发生鼻息肉时,常会出现持续性的鼻塞,流鼻涕,嗅觉减退,或者其他的并发症状。1、出现持续性鼻塞:鼻息肉患者会出现长时间的鼻塞,而起鼻塞的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,导致毛细血管膨胀而引起,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,患者因鼻塞还会引发嗅觉减退,闭塞性鼻音,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,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。2、呼吸不畅、头晕: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,鼻息肉会继续增长,使鼻塞明显加重,可引起头痛或头昏,嗅觉减退以致缺失。息肉若阻塞后鼻孔,甚至突入鼻咽部,可引起听力下降,还可致鼻背增宽,形成“蛙鼻”。3、流鼻涕:鼻息肉初期,患者会感觉鼻腔中有许多鼻涕,多为浆液性,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。患者很少打喷嚏,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,也会打喷嚏。4、出血:出血性息肉(较少)表面光滑,充血,触之软而易出血。5、纤维性息肉: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,表面光滑,触之较实不易出血。6、粘液性息肉: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,表面光滑半透明,呈粉红色,有系带多来自中鼻道,触之柔软活动。7、鼻息肉挤压周围的组织,可出现大鼻子的现象。
怀疑鼻息肉,该做哪些检查?
诊断鼻息肉需要到专业的医院那里进行检查明确,具体需要做的检查如下:1、鼻内镜检查:通过鼻内镜可仔细检查鼻腔粘膜情况、有无鼻息肉、有无鼻道积脓、有无其他新生物等情况。2、鼻窦CT诊断:鼻窦CT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,有助于明确局部骨质变化情况,有助于与鼻腔肿瘤相鉴别。CT由于其较高的分辨率,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,是目前诊断慢性鼻窦炎的良好手段。3、鼻窦MRI:MRI对鼻窦内软组织和液体有较好的区分度,有助于鼻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,对术前制定完备的手术方案有益。
治疗
鼻息肉的第一线治疗是外用类固醇。类固醇减少鼻窦粘膜炎症,减少息肉的大小,改善症状。局部制剂优选以鼻喷雾剂的形式,但对于患有许多息肉的人通常是无效的。口服类固醇通常可以缓解症状,但由于其副作用,不应长时间服用。因为类固醇只会缩小息肉的大小和肿胀,所以一旦类固醇停止,人们通常会出现症状复发。减充血剂不会缩小息肉,但可以减少肿胀并提供一些缓解。如果患者同时存在细菌感染,则仅推荐使用抗生素。
腺样体肥大可以保守治疗吗?
如果临床症状不典型,可以观察3个月:合并鼻炎的,控制鼻腔炎症过敏后(如鼻喷激素,鼻腔清洗,清除脓性物等),张口呼吸可能会明显改善。另外需要注意清淡饮食(多蔬菜水果,少大鱼大肉),减少空气污染(被动吸烟,尘螨,空调清洗,利用空气净化器等)。两岁以下一般不建议手术
手术风险及复发
有些家长担心全麻是否对孩子造成影响,我想说现在的全麻非常安全。
1 、免疫问题:
咽扁桃体这个免疫器官切除后,周围的淋巴组织会代替腺样体的功能。
2、出血问题
目前手术都是在鼻窥镜高清图像监视下进行,属于微创,但手术后一周内的反应有可能比一次普通感冒重。
3、复发问题
其实不会复发,但如果经常感冒,鼻涕后留置咽后壁创口,会有淋巴组织过度增生可能。一定要增加小儿的免疫力。
术后护理
为避免出血,建议不要用力擤鼻,不要弯腰用力;不要剧烈活动;多喝水,温凉软食一周;保持房间湿度;预防便秘。
手术
对于大多数提供快速症状缓解的人来说,内窥镜鼻窦手术切除息肉通常非常有效。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微创的,并且在相机的帮助下完全通过鼻孔完成。对于完全性鼻塞,未控制的流鼻涕,息肉引起的鼻畸形或尽管进行医疗管理仍持续出现症状的患者,应考虑手术治疗。手术用于切除息肉以及周围发炎的粘膜,打开阻塞的鼻腔通道,并清除鼻窦。这不仅可以消除由息肉本身引起的阻塞,而且可以使盐水冲洗和外用类固醇等药物更有效。